绿色经济/江西原生态茶 拟拓香港市场******
自唐宋时期起,江西就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写道“前月浮梁买茶去”。7月23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探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恩茶.现代城市工场。林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利人向传媒学子们详细介绍了企业独特的“生态价值共享”经营理念,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林恩茶园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保留原生植被,营造湿地环境。在工场的国际认证标志墙前,袁利人解读了这些认证的内涵:“欧盟有机认证要求完全生态种植;雨林联盟认证则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茶园必须保留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他指出,这些认证不仅是对产品高品质的认可,更是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庄严承诺。
袁利人重点介绍了公平贸易认证的实践:“当产品达到认证标准后,消费端市场会给予价格补偿,这部分收益直接惠及前端茶农,而非中间商。”他介绍了一种具体的价值反哺机制,例如,每实现20%的市场增值,就会拿出10%直接反馈给茶农和农民合作组织。
他透露,企业计划进一步拓展香港市场,推广江西生态茶产品,把握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大公报实习记者王印威
记者手记/宽容失败 从理念迈向实践******
图:工作人员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的车间内测试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新华社
在科技创新的“马拉松”赛道上,深圳正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为科研人员与资本方搭建起一座“安全港”。近日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通过系统化、可操作的规则设计,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这份被业界称为“创新保护伞”的文件,首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划定了科研容错边界。5项勤勉尽责条件与9种免责情形,构建起从项目立项到结题的全链条保护机制,让科研人员不再因“怕犯错”而裹足不前。
政策突破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了资本与创新的互动逻辑。过去,国资基金因惧怕责任追究,往往偏好“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早期科研项目往往捉襟见肘。如今,从深圳南山区允许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100%亏损,到广州开发区将种子直投单项目容亏率提升至100%,制度创新正推动国资从“保守出资人”转变为“风险共担伙伴”。这种转变,让硬科技企业得以在种子期获得“源头活水”,更让前沿技术突破有了试错空间。
创新必然伴随风险,创新也常与失败如影随形。深圳是次出台的新政,将孕育出包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公报记者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