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最新安排曝光!再次受邀,以主教练身份回归,退休生活太精彩******
最近女排的事儿可太让人关注了,距离202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开赛没剩多久,中国女排的行程都曝光了!
赛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都盼着女排运动员们能再创佳绩。
就在女排备战世锦赛时,另一条和排球紧密相关的消息也闯进了大众的视野,一下就抓住了大伙的心,那就是郎平的最新动态。
“铁榔头”重出江湖
郎平说她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一点都不为过。
球员时代,她在赛场上那股子猛劲,扣球势大力沉,被大家称作“铁榔头”,为中国女排拿下奥运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当了教练,两次临危受命,把中国女排带出低谷,再次登上奥运之巅。
她对中国女排的贡献,那是刻在中国女排发展历史里程碑上,怎么都抹不掉的,可谁都知道教练这活儿压力大得很,2021年郎平选择从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位置上退下来,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本以为退休后的郎平会彻底回归家庭,享受悠闲时光,可这位“铁榔头”哪能闲得住啊!
最近这段时间,郎平在国内频繁亮相,状态好得让人惊叹,前阵子她和央视主持人一起参加活动,看到照片的时候,都差点没认出来。
她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配上精致的框架眼镜,整个人显得特别干练,又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哪像快65岁的人啊,简直就是越活越年轻。
从她的状态就能看出来,退休之后,她终于能放下肩头那沉甸甸的压力,为自己好好活一回了。
现在的郎平,不仅注重保养,穿搭也越来越有品味,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就在8月6日,郎平的最新安排曝光,可把大伙激动坏了,8月8日她要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这地儿和郎平还挺有缘分,去年这个时候当地举办草原村排比赛,就把郎平请了过去,还聘请她当了草原村排的主教练。
今年她又要以主教练的身份故地重游,和当地热情的球迷们相聚了,虽说这主教练的身份更多是象征意义,但这足以说明郎平在当地有多受认可。
从郎平欣然赴约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她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活动,享受和球迷们在一起,享受排球带来的纯粹快乐。
说不定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参加草原村排活动,真就成了郎平退休生活里一个固定的传统。
说起郎平退休后的这些事儿,咱就不得不提她和中国女排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她离开中国女排后,继任的蔡斌教练,还有现在的赵勇教练,都在带着女排继续前行。
现在国家队里那些挑大梁的队员,好多都是郎平一手培养出来的朱婷,那可是当今排坛的巨星,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一步步成长为“MVP收割机”“世界第一主攻”,两个人的关系就像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相互成就。
还有袁心玥,也是郎平慧眼识珠,把她挖掘出来,培养成国家队的核心力量,虽说在公开场合,袁心玥和郎平的互动不算多,具体啥原因咱也不太清楚,但不可否认,她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
排管中心主任赖亚文也说过,在选赵勇当教练的时候,专门参考了郎平的意见,这就说明即便郎平已经不在主教练的位置上了。
可她对中国女排的影响,就像深深扎根在土壤里的树根,一直都在,稳稳地托举着中国女排继续向前发展。
现在赵勇教练带着年轻队员们逐渐站稳脚跟,女排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也都明白,让郎平第三次执教中国女排不太现实,毕竟她的生活里,除了排球,还有爱人和女儿需要她的陪伴。
之前郎平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她一边忙着女排的事儿,一边还得惦记着照顾母亲,两头奔波,特别辛苦。
现在母亲已经去世多年,郎平就想着多抽时间陪陪女儿,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生活里的郎平,和赛场上那个雷厉风行的“铁榔头”不太一样,她就是个普普通通、满心满眼都是女儿的母亲。
在女儿面前,她会展现出最温柔的一面,陪着女儿逛街、聊天,分享生活里的喜怒哀乐,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变得优秀快乐,郎平心里肯定特别欣慰。
而且郎平的婚姻生活也特别幸福,她和丈夫王育成结婚快10年了,感情一直都很好,两人经常一起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时候也会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享受平淡日子里的小美好。
除了参加这样的基层排球活动,郎平还经常出席一些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商业活动中,她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为品牌代言,助力品牌发展。
同时,她也会利用这些机会,分享自己的排球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文化交流活动里,郎平就像一座桥梁,把中国的排球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她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排球,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排球的魅力,感受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
她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体育文化论坛,在论坛上,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女排的夺冠故事,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敬意。
外国友人对她竖起大拇指,纷纷表示被中国女排的精神所打动,也对中国的排球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结语
她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和奋斗的传奇,哪怕现在已经退休,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排球事业添砖加瓦,把她的体育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中国排球事业会越来越好,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选手崛起,续写中国女排的辉煌篇章。
为每个0.01秒突破拼尽全力******
刘峡君在训练中。梁家旗摄
高考结束后刘峡君就回到了田径场。梁家旗摄
刚结束的今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百米决赛中,刘峡君获得第五名。受访者供图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夏天,属于资阳女孩刘峡君的讲述都符合“完美”这个词。
作为田径运动员,刘峡君今年状态极好。从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首站比赛,到5月初的体育单招考试,她连破个人最佳成绩,稳定跑进11秒70,顺利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拿下两所国内顶尖大学的破格录取资格。
作为学生,今年高考,刘峡君取得历史类总分462分。按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员关于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过本科线65%),她以超出录取分150多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热血竞技、青春梦想,加上甜美的笑容,刘峡君的故事瞬间点燃整个社交网络。大家说她是“田径甜妹”,涌进她的社交平台、搜索她的比赛视频,她复读的选择也被赋予倔强和坚持的解读。
其实,沸腾的赞美只要放下手机就会消失。这个夏天,刘峡君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地待在成都犀浦田径基地,按时训练。8月3日,在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决赛中,她以11秒65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当然,刘峡君也期待着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好好学习,发展一个兴趣爱好。”说到这些,她眼睛亮晶晶的。
这位在田径场上起跑就冲刺的女孩相信,人生不是赛场,欲速则不达。
11秒70的“魔咒”
如果将时间拨回去年这个时候,摆在刘峡君面前的选择是,要不要复读?
在2024年的体育单招考试中,尽管刘峡君以11秒74的成绩拿下女子100米单招考试第一名,但因为没能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没有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破格录取资格。接下来的高考,她又因为差本科线4分,彻底错过目标大学。
但与此同时,刘峡君凭着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得到了复旦大学的破格录取。
“家人都不想我复读。复旦大学是很好的大学,加上去年高考前因为压力太大哭了几次,妈妈很心疼,不想我再辛苦一年。”刘峡君理解家人的顾虑,复读,意味着文化成绩要重新考,体育成绩也要重跑。
在体育成绩上,女子100米项目的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是跑进11秒70,但刘峡君已卡在11秒70到11秒80的“瓶颈”里两年了;在文化课上,2025年是四川施行新高考的第一年,这意味着她的学习难度将倍增。
“那时候她特别沮丧,也很迷茫,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这条路是错的。”作为教练,叶虎是刘峡君一路成长的见证者。彼时,他是支持刘峡君复读的人,“我跟她说,你不是水平有这么差,也不是水平差很远,在我看来就是运气不好。差0.04秒能差多远?还不够眨下眼睛。差4分算多少?一道选择题而已。”
其实,叶虎心里清楚,不管是0.04秒还是4分,都是一个打碎重造的过程。
有媒体形容刘峡君是以“天才”之姿横空出世。她在小学六年级时以12秒89打破资阳市田径赛纪录,成为首位破13秒的本土女子百米选手。师从叶虎后,她练习不到5个月,13岁就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按照叶虎的理想规划,刘峡君应该在初三或者高一就跑进11秒70,达到国家级体育健将标准。可现实是,11秒70的“魔咒”一直在。
选择重来一次,不是简单将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将自己打碎重铸,除了艰难和重压,或许还有结果的不尽如人意。
极限一寸
当然,站在故事的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刘峡君彼时作出的选择,也知道这个选择迎来的圆满。但只有经过这场淬炼后的她才能回答,为什么要拼尽全力去突破每一个0.01秒。
“我觉得突破的意义不仅是结果本身,更是这个结果给你的正向反馈,让你有力量继续坚持下去。”刘峡君觉得,这才是田径项目一直吸引着她的真正魅力,“田径教给我的东西比想象中多。”
例如这一次,刘峡君决定重来一次后,叶虎就告诉她,接下来这一年师徒两人都将面对巨大压力,“我们必须突破11秒70,突破很多想不到的改变。”
刘峡君的冬训从2024年11月持续到今年4月。针对她后程能力不够稳定,掉速较明显的问题,叶虎加强了速耐训练,计划了大量节奏控制和速度耐力的专项课。第一个月,刘峡君开始跟着400米项目练,跑量每天增加两倍。
考验的还有自律能力。因为训练在成都,刘峡君的学校在宜宾。于是,老师会将试卷资料寄给她,她先单独完成。按她制定的时间表,每天早上7点起床开始学习,短暂午休后再学习。下午3点训练,练到晚上,完成伤病治疗后再继续学习。
这样的学习状态,刘峡君持续了两年。叶虎说,值班教练每次查房时,都看见刘峡君还在做作业学习。
终于,熬过冬训,漫长的坚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迎来盛放。
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首站比赛中,刘峡君在女子100米项目中连破个人最佳成绩,取得预赛11秒61、半决赛11秒55的成绩。
这个瞬间,刘峡君几乎喜极而泣。
终于,来到今年的体育单招考试。要同时满足现场跑进11秒70、拿到全场第一名的要求。发枪前一秒钟,刘峡君还闭着眼睛感受风向。随着枪响,女孩冲刺,最终她稳定发挥,跑出11秒57,达到国家级体育健将标准,拿下梦想的破格录取名额。
最好的成长
其实在单招考试前,刘峡君很平静地预想了没跑进11秒70的可能,那就要更努力复习,高考的文化成绩超过本科线越多越好。所以,一场淬炼后,她已能坦然面对每场比赛,不再轻易为一次成绩自我膨胀或否定。
“现在想想,最初的自己有点急功近利。”刘峡君觉得,开局的顺遂让她一度认为自己应该一直赢,应该按理想状态每天进步。而过度自信背后是妄自菲薄,如果某一次没有达到目标,那就是自己不行,没有天赋,废掉了,“但现在懂了,太过于执着一个结果,会将自己困住,更无法感受到被热爱所滋养的进步。”
刘峡君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学生运动员,这是她对于成长的两种认知。在为比赛成绩感到沮丧时,她就更努力学习文化课,转移注意力。相应的,她也会向体育生学习坚韧的品质,向文化生学习更开阔的视野。两种奋斗的青春姿态,是她觉得自己能幸运拥有的两种成长,“我热爱田径,但我同样不会放弃别的体验。”
8月3日晚,在浙江衢州举行的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决赛中,刘峡君跑出了11秒65的成绩。叶虎很高兴,“在半决赛感冒的情况下,她能顽强拼搏进入决赛获得第五,如果说2023年的锦标赛是靠运气进入决赛,今年完全是靠实力。”他计划着在年底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刘峡君能突破11秒50的关卡,“总之就是先稳定现在的水平,再争取下半年小小突破一下。”
但对刘峡君而言,即将进入梦想的大学,她想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培养更多其他领域的爱好,发掘自己更多天赋和兴趣。
偶尔,刘峡君也会想到13岁的自己。那时,教练叶虎找到她家,提出让她学田径。原本不想女儿太小离家的父母,还是决定尊重她自己的选择。那是她为自己作出的第一个重大人生决定,此后的风风雨雨,她觉得自己在田径里得到了最好的成长。
“我想对13岁的自己说,就按照你自己成长的节奏来,不要羡慕别人,也不要急于求成,做你在这个年纪该做的事。”顿了顿,刘峡君补充道,“时间和经历,会教会你很多东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伍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