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充电桩达1610万个 县域覆盖率97%******
图:深圳致力打造“超充之城”,“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标语在深圳随处可见。/新华社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内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
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介绍,为实现全国充电设施建设运行数据静态可追溯、动态可更新,国家能源局优化和调整充电设施数据统计口径,今后将按照月度向全社会发布充电设施数据。
上半年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翻番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当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约占中国总装机的59.2%。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此外,会上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深圳推“大胆资本” 鼓励科创容错******
图:深圳市近日发布“宽容失败”指引,明确科技创新领域九种情形可免责。图为去年深圳高交会上,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新华社
近日,深圳市印发科技创新“容错”工作指引,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9种免责情形及调查认定程序,为科研人员划定了清晰的“容错”边界,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析认为,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工作指引涵盖科研全链条,进一步体现出深圳让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思路与决心。\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深圳报道
在这份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的《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下称“工作指引”),明确适用于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对象包括深圳市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卫生医疗机构等)、企业等单位及其具有科技管理职责以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或活动的人员。
履职尽责单位和个人 不予追责
工作指引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9项免责情形。其中,符合战略决策方向、符合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以权谋私、主动担当作为、主动纠错并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可视为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后,但发生“里程碑式”“赛马式”项目(指在“揭榜挂帅”项目部署中,针对同一个榜单任务,经专家论证后,有两个以上牵头单位获得立项的,先进行平行立项,然后重点聚焦,最终优中选优的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未通过考核、因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或因探索使用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导致的科研创新无法实施和难以完成等9种情形,经认定可免除相关责任。
工作指引明确,被认定为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不影响相关评价与考核,不影响再次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在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不作负面评价;认定意见可作为单位接受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当不改革什么都不会失去,改革你还要被追责并且承担责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改革。”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陶一桃认为,好的制度应鼓励每个人都去创新并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社会有多宽容,人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深圳的成功就在于拥有宽松、包容的制度环境。
此次深圳“容错”机制的搭建,既是制度的创新,也是创新生态的完善。
多地出台“容错”政策 允100%亏损
大公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创新进入“深水区”,今年以来,江苏、山东、海南、天津、广州等省市均出台了科技创新尽职免责相关政策。尤其国资创投领域,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圳南山区等相继推出“顶格容错”,其中,广州开发区提出,在受托管理机构尽职尽责前提下,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深圳南山区设立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基金内单个项目亦最高允许100%亏损。
如果说“耐心资本”是“长期陪跑者”,那么“大胆资本”便是“产业突破者”。2024年,深圳在全国首提“大胆资本”,则是以此让行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有益尝试。而深圳此次发布的容错机制涵盖科研全链条,进一步体现出深圳更大胆的扶持力度。
“从提出‘投早投小’到做大深圳创投基金规模、管理人规模,再到首提‘大胆资本’等一系列的创新举动,充分显示了深圳积极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的决心。”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说。